家里有人离世,记住“三做三不做”,让走的人安心让活着的人踏实
新坟第一年必须在春社前祭扫,第二年清明前,第三年清明当天,这是铁规矩,不是“老黄历”。
新坟第一年必须在春社前祭扫,第二年清明前,第三年清明当天,这是铁规矩,不是“老黄历”。
“都埋了,还扒出来烧?”——这话听着像骂街,却是不少农村家庭最近的真实噩梦。2023年春天,豫东一位八旬老太下葬第三天,镇里来人要求起坟火化,家属拦在挖掘机前拍下的视频,一夜播放量破千万。评论区里,有人喊“野蛮”,也有人喊“活该”,可到底谁占理,法条写得比情绪
“清明那天,我哥在群里甩了个二维码,说‘爸妈的3D纪念馆’建好了,扫码就能献花。
殡葬改革应运而生,旨在通过积极推行火葬、改革土葬,破除旧的丧葬习俗,提倡文明、俭朴、节约办丧事。《殡葬管理条例》第二条殡葬管理的方针是:积极地、有步骤地实行火葬,改革土葬,节约殡葬用地,革除丧葬陋俗,提倡文明…
近期关于“国家全面禁止土葬火葬”的传言在不少农村地区传播,造成了一定的困惑。民政部门和相关权威渠道已经澄清,这是完全不实的消息。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确实对殡葬改革提出了新方向,但重点是“深化殡葬改革,推进公益性生态安葬设施建设”,核心在于公益性和生态安葬,而
时间如指尖的流沙,不经意间已悄然滑落九个月。那个曾经在镁光灯下熠熠生辉的身影——大 S,如今已成为家人心底最柔软的伤痛。这九个月里,两个因她而紧密相连的家庭,正在经历着无声却深刻的重塑。生活就像一本翻开的书,即便最痛心的篇章已经合上,活着的人仍要继续书写新的故
60岁生日刚过完,他亲手把30年积攒的奖杯、戏服、武术器械打包送进仓库,跟工作人员交代:以后用不上,直接捐。同一天,他去公证处把遗嘱再改一遍,树葬海葬随便,别买墓地,别办仪式,连讣告都省了。消息一出,评论区炸锅——有人骂他太绝情,有人却一夜没睡,把自家保险单翻
倡导厚养薄葬弘扬爱老敬老孝老传统美德,树立厚养薄葬理念。倡导老人在世尽孝心、守孝道、勤孝敬、厚赡养,离世后不攀比跟风,奢华安葬,以节俭方式寄托哀思,抵制封建迷信等低俗活动。
“爷爷102岁,走得很安静,像把电视音量慢慢调到0。”朋友说完这句话,包厢里瞬间没人抢麦了。70后们面面相觑——原来大家不是在K歌,是在提前预习自己的下一集。
台媒把镜头怼到金宝山脚下,15分钟车程的小屋,门口还贴着“俊晔音乐工作室”的A4纸,风一吹就卷边。
村头的王老汉蹲在自家田埂上,吧嗒着香烟发愁。镇上刚下了通知,要求逐步推行生态葬,往后不许再随意土葬。"人都讲究个入土为安,这规矩传了几百年,咋说变就变?"他嘟囔着,烟锅子敲得田埂咚咚响。
最近,村里的大喇叭总是在广播一些关于丧葬改革的事儿,听着还挺新鲜。咱农村一直以来都是遵循着老传统办丧事,可现在时代不同了,政策也跟着变。我就想着把这些事儿跟大伙唠唠,尤其是老坟以后要怎么处理,大家都得心里有数。
如果揭开殡葬行业遮羞布的话会发现,有些殡葬行业的平均毛利率会高达82%,相当于收100块钱就赚82块钱,这简直比抢钱还简单了,而且还是合法的抢钱。
树葬作为一种生态节地的安葬方式,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家庭的认可,其价格通常也远低于传统墓葬,是性价比很高的选择。
过去办丧事,不少家属被 “捆绑消费”“隐形收费” 搞得头疼。2025 新规明确要求殡葬服务机构公开价目表,像遗体接运、存放、火化这些基础服务,费用得明明白白标注,禁止巧立名目额外收费。以后选服务,拿着价目表比对,谁也别想在费用上 “玩猫腻”,咱普通家庭办丧事,